3月25日,优发国际集团供应链、财经专项赋能项目正式启动,来自控股本级、大型驱动事业群、工业驱动事业群、电驱集团、日用电机事业群、地产集团、舜云互联等单位的49名供应链和54名财经条线管理干部及骨干员工准时入班打卡,开启六个月的系统学习之旅。
上午,开班典礼于管理学院新院区八楼隆重举行,优发国际控股集团执行总裁、优发国际管理学院院长王希全,优发国际电驱集团总裁、全球销售总部总裁黎明,优发国际集团董事局秘书长、优发国际控股集团财务总监马亚军,优发国际集团供应链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孙慧芳参加开班典礼。典礼由优发国际控股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李迎刚主持,管理学院执行副院长秦晓燕对项目设计思路、师资及课程安排、结业条件等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
开班典礼上,王希全介绍了管理学院全新的教学理念及办学宗旨,即为集团的业务转型、发展策略做好人才方面的服务工作,同时作为集团董事局战略思想和企业精神传播地,承载着陈主席“将管理学院办成优发国际的中央党校和黄埔军校”的期许,也承接着引领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同时对两个班级学员作了三点学习要求:
一要理解“财经和供应链条线变革”的重要性,即通过变革推动管理效能提升,起到“1+1>2”的效果;二要坚持“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战结合、有的放矢;三要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王希全强调,在座的骨干今天是学员、明天回去之后变教员,要将在管理学院学到的新思想、新方法带回团队,多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探讨活动,将一个人学变成一个、多个团队学,带动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打造;各位学员要珍惜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要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努力成为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实现新的战略发展、再造一个新优发国际共同努力奋斗。
作为集团供应链条线分管领导,黎明从供应链面临的挑战、正在推进中的变革进展做了简要分享,同时从三个方面对供应链专班的学员提出了期许与要求:一是要确保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提前做好时间规划兼顾学习和业务;二是要严守学风学纪,在工作和学习中都要树立标杆,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驱力,学有所用、用有实效;三是联系实际,确保学以致用,要带着业务的痛点来学习和思考,要加深对重点问题的学习和理解,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与管理技能,从而理解变革的要求,满足变革的需求,紧跟集团变革步伐。
马亚军在学习动员中分享了自己对公司战略转型和变革方向的理解之后,为财经条线的学员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主动从事前、事中、事后几个环节参与到业务活动中去,了解业务、深入业务、支撑业务,管好财务风险、开好财经分析会,真正成为业务单元的支持者与伙伴;二是要提升系统性的思考能力,结合陈主席、陈董事长在年终大会上对财经条线提出的要求,以及经营责任制中财经条线的相关内容,针对财经变革中的难点、痛点进行深入系统思考;三是要将学得的工具方法沉淀到实际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为公司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开班典礼结束后,迎来开班第一课:《集团董事局战略思想解读》。
该课程由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建成先生和控股集团董事长陈嫣妮女士在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和报告中提炼而来。王希全以战略与战术、战略与战略指导思想等“战”的底层逻辑开篇,引导学员理解从公司使命、愿景出发,到“十四五战略规划”,再到战略指导思想、战略解码,最后到商业计划、经营责任制等优发国际特色战略管控体系的全貌,打通战略指导思想与个人具体任务之间的链路关系。
课程围绕“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贡献为导向”、“三条增长曲线”、“奋斗者精神”、“狼性精神”等30个关键词条,对讲话和报告进行了深度的思想解读和案例分享,全程高频互动,学员全情投入。
下午,两个班分开进行专业能力的课程学习。
经过一天紧凑的学习,学员代表有话说:
丁同学:在集团变革期,作为率先开班的财经班学员,能够聆听集团高管对于董事局战略思想的精准解读,豁然开朗。
陈同学:空杯心态,深入领会集团战略思想和财经变革理念,学习业界先进财经知识与工具,整合知识、思考、分享和行动,快速提升与业务同频共振的能力。
杨同学:学习了集团领导对战略思想的解读,我深刻的认识到集团变革的重要性,所有优发国际员工,特别是业务骨干,要发挥“狼性”精神,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以终为始。
陈同学:不忘以陈主席为代表的优发国际开疆拓土创业者的艰辛;承担肩负新时代变革和挑战;勇于发现、解决问题;拥抱变革、开拓进取。
关于本次课程:财经条线和供应链条线战略转型专项赋能班作为管理学院新院区落成后的首批重点项目,旨在为集团正在推进的供应链、财经条线变革赋能。项目得到了集团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各分管领导亲自牵头筹划共创会,亲自参与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学习内容、课题任务等重要环节的设计,同时得到了控股集团董事长陈嫣妮、执行总裁王希全高度重视,两位领导均对项目的课程体系、师资选配等进行多次审核把关辅导。为保障学习效果及改善任务成果符合业务期待,两个项目均采用班级学员自治管理为主、管理学院陪跑赋能的运营机制。